参赛条件及规则
参加“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”之企业,需具备下列先决条件:
l企业具备创新能力、高成长潜力,符合参赛专业方向,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。
l企业经营规范、社会信誉良好、无不良记录,2024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,且为非上市企业(科创属性特别突出之企业,可适当放宽2亿元的限制)。
l工商注册日期在2024年1月1日(含)之后的企业,参加初创企业组比赛。其他企业,参加成长企业组比赛。
l所有申报项目须为非密。
本次专业赛征集项目范围包括技术创新方向、产业融合两大方向。具体如下:
一、技术创新方向:AI数智融合核心能力
聚焦底层技术突破与通用能力创新,为产业应用提供基础支撑,包括:
1.智能感知与认知
l高精度工业视觉,高精度工业质检、动态场景理解;
l多模态交互,语音识别/合成、跨模态语义理解;
l实时环境感知,多传感器时空同步、实时空间建模、开放场景语义分割。
2.数据智能与决策优化
l工业大模型,行业知识图谱构建、少样本迁移学习;
l智能决策引擎,动态排产优化、资源协同调度、动态约束实时求解;
l预测性分析,因果推断驱动预警、多阶供应链风险传导建模。
3.数字孪生与仿真
l全息建模,多物理场耦合仿真、超实时数字镜像;
l实时仿真,工艺参数优化、系统行为推演。
4.前沿能力扩展
l端边云协同计算,边缘模型压缩、算力弹性调度;
l隐私计算,联邦学习、可信执行环境。
二、产业融合方向,垂直领域深度赋能。
以AI驱动产业全链条升级,形成可落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。包括:
1.智能网联汽车
l车路协同,多源感知融合、高精地图增量更新;
l自动驾驶,仿真测试平台、决策规划算法、长尾场景处理、车规级芯片适配。
2.高端装备制造
l智能工厂,柔性产线重构、人机协作系统、数字工人协作;
l远程运维,设备健康管理等。
3.新能源与机器人
l能源管理,光伏/储能智能调度、绿电交易AI中介;
l机器人集群智能,群体博弈决策、灵巧操作学习、模仿学习与技能进化。
4.数字供应链创新
l跨境物流,智能通关、多式联运优化、关税智能计算;
l产业链协同,动态产能匹配、分布式库存管理等。
5.新兴融合领域
l低空经济,无人机自主巡检、城市空中交通调度;
l生物制造,过程AI优化、细胞培养参数预测。